共40题,约9400字。
浙江省嘉善二高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1---8页为试题卷。9---12页为答题卷;试题卷又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本试卷共10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3.答第Ⅰ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答第Ⅱ卷时,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班级等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装订线左侧。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5.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上交;试题卷自行带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每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填写在机读卡上。)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载(zǎi)笑载言 供( gòng)养 桑葚( shèn ) 占卜(bǚ )
B.夜寐(mèi) 扶将( jiāng ) 禄相( xiàng ) 相(xiāng )覆盖
C.平仄( zhè ) 潭柘( zhè )寺 椽( chuán )子 惩创( chuàng )
D.一晌( xiǎng )贪欢 纶( lún )巾 殷( yīn )岩泉 影影幢幢(zhuàng )
2.下列词、句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夙愿 舞榭歌台 杯盘狼藉 自出机抒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脸容。
C.骐骥 孟陬 摄提 揆余初度 锡余以嘉名
D.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咏。
3.下列词语中,给加点的字注意、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
A.匪我愆( qiān , 拖延)期 静女其姝(shū ,美丽) 贻( yí ,赠)我彤管
B.纤纤擢( zhuó ,引,伸出)素手 秋暝( míng ,晚) 长歌当( dāng ,当作)哭
C.寥( liáo ,稀少)落 桀骜( ào , 不顺从) 喋( dié ,血流出来的样子)血
D.赁( lìng ,租)屋 殒( yǚn , 死亡)身不恤( xǜn , 顾虑) 广有羽翼(yì, 鸟的翅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干在群英会上露出惊愕神态,反映他实际上是一个胸无城府的怯懦者。
B.有一电脑商店,推销“泰来电脑”,橱窗上赫然八个大字――“泰来电脑,否极泰来。”
C.意大利的脚法美得像散文,自然流畅如流水行云,生动和谐似珊瑚玉树。
D.中美双方经过长达二十几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就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缔结城下之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的税费改革,是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B.遨游太空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成的,它不能不为国人感到骄傲。C。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如何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探索。
D.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只是暂时的。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___,皆先生手迹。___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①《荔枝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 ②石塑底座镌《荔枝碑》、《剑铭碑》
③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 ④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
⑤西侧乃柳候祠。 ⑥柳候祠在罗池西侧。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7 .下列对联,都与诗歌作者有关,不是与其他三句指同一作者的一项是( )。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B。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C。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D,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8 。对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