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30
- 资源简介:
约6660字。
2.《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汉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都表达着对忠贞爱情的赞叹。一个是“秦氏好女”罗敷,采桑时遭“使君”调戏,她严词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里强调的“自”,就是认为各自应该忠诚于自己的爱情。另一个是勤劳贤惠的刘兰芝,因不讨婆婆喜爱而与丈夫焦仲卿殉情,她以自己的生命呼喊:爱情就要像“蒲苇”“磐石”一般坚贞。
A.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以爱情生活为其重要内容,通过歌颂爱情来歌颂生活
B.古代情感生活中,女子相对于男子,对爱情更加投入,爱得更加坚贞
C.古代女子常常会用自己的智慧去捍卫自己的爱情,从而成就一段段佳话
D.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了优秀的爱情品质——爱要真挚,情要坚贞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
3.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
C.“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特殊手法的作用,旨在表明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不一定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境”讲究的是逼真如画,历历在目,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
B.《长恨歌》体现了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C.抒情诗、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
D.“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
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理意境”观点的一项是( )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6.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7.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崔颢有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上诗句中境与象的关系。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 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 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