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5540字。
2023.10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共22分)
1.(4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卖弄(nòng) 迷藏(cáng) 黄晕(yùn) 赶趟(tàng)
B.烘托(hōng) 落地(là) 朗润(rùn) 宛转(wǎn)
C.酝酿(yùn) 嘹亮(liáo) 仿佛(fú) 胳膊(bo)
D.盼望(pàn) 斜织(xié) 稀疏(shū) 筋骨(jīn)
2.(3分)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咄咄逼人 静秘 莅临人间
B.淅淅沥沥 诀别 人迹罕至
C.人声顶沸 抖擞 花团锦簇
D.不求甚解 倜傥 油然而声
3.(3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西汉
B.《春》——老舍——北京作家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唐代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4.(12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商女不知亡国恨, 。
(2) ,吹面不寒杨柳风。
(3)争渡,争渡, 。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观沧海》中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映衬,显示大海的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景象的句子是: , 。
(6)《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句的形式描写“早春”特点的句子是: , 。
(7)写出《浣溪沙》中的“天然奇偶”句 , 。
(8)在初中的古诗学习中,请写出你所了解的具有哲理性的两句诗 , 。
二、阅读(40分)
5.(11分)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 说:同“悦”,高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温故知新”“不惑之年”“逝者如斯”“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成语都出自上面的选文中。
B.选文第七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4)孔子特别欣赏颜回,阅读第六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欣赏颜回的原因是什么?
(5)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得到的帮助。
6.(8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