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78
- 资源简介:
约3650字。
科
语文 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题目 赤壁赋
教
材
分
析 《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除了提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梳理文言知识,背诵一定名篇”的基础层次要求,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因此《赤壁赋》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更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本课便是在完成知识目标后体验情感的第二课时
学
情
分
析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但是阅读古文作品尚且有一定难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及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感情线索并探究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研讨苏轼的人生感悟,感受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感情线索并探究成因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诗: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提问:这里的三父子指的是哪三父子?
追问:那些信息指向三苏?
再追问:大家关注的这些信息也可指向三曹父子
教师评价:关注信息应准确充分
一、 苏轼的艺术成就及名家评价
解说:三苏中又以苏轼文学造诣最高
提问:大家了解苏轼多少
教师展示并简要解说
北宋文坛领袖
苏门四学士:黄秦晁张
文:唐宋八大家——三苏 欧 曾 王 韩柳
诗:苏黄
词:豪放派 苏辛
书法: 苏 黄 米 蔡 宋四家
绘画:墨竹
展示名家评价:
“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辞亦尔”。 ——李清照
解说:有人说一个人穷其一生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那么他就已然很不易, 如果一个人在多个领域的综合成就无出其右者,我们又应该怎样定义他呢!而苏轼对每件事又不倾其全力,可见这个人确实是旷世奇才。今天我们要走进苏轼的《赤壁赋》并走进苏轼。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感悟情感
2、找出文章中直接传达人物感情的句子或词语
提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