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7/22 17:33: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7题, 约12410字。

  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
  2023.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理:
  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
  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
  文章先分析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做法,否定这些错误的做法,也就证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逻辑思维的力量。
  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表面的自相矛盾中,隐藏着“精神”和“肉体”这两个评判人生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对欺压人民、虽生犹死者的鄙夷。这句诗看似不合逻辑,有悖常识,实则凝练深刻,引人深思。能有如此突出的表达效果,与诗句“违背逻辑”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
  逻辑,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
  逻辑学所说的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逻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辑在认识世界、学习语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B. 鲁迅通过否定错误的做法证明“拿来主义”的正确。
  C. 文学作品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D.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论证。
  2. 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划分不当   ②强加因果   ③自相矛盾   ④以偏概全
  B. ①划分不当   ②自相矛盾   ③强加因果   ④以偏概全
  C. ①以偏概全   ②强加因果   ③自相矛盾   ④划分不当
  D. ①以偏概全   ②自相矛盾   ③强加因果   ④划分不当
  3. 材料三中,“虚拟论敌”从三个方面攻击“兼听则明”这个论题的现有论证。请你写一段话,对“虚拟论敌”的第三种攻击加以反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 观点态度的能力。
  C.“文学作品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说的是有时候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并不是“故意违背逻辑才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 能力。
  第一空,“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中概念并列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取材于《礼记•大学》)
  【注】《大学》提出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后人称之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八目”。
  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止而后有定         定:坚定不移
  B. 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