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练习题1
- 资源简介:
约16690字。
2.2《大战中的插曲》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比喻)
B.我问他,你不回去,想做些什么呢?他说,随便分配我做点什么工作都行。(设问)
C.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借代)
D.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排比)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下面例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A.体育已从原来“偏竞技”和“为国争光”、扩展到了现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B.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C.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
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B.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C.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
D.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D.《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他采用了“纪实”的方法,把它们都“化用”了,他本人父母双全,却把大卫安排成一名孤儿。他父母的形象又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