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非连续性阅读
- 资源简介:
约31050字。
专题16非连续性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人类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在,随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我们终于看到了终结疫情的曙光。
【文本一】
目前全球有9种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包括辉瑞和莫德拉的2种mRNA疫苗,俄国卫星V、英国阿斯利康/牛津、美国强生、中英康希诺4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加之中国的国药北生所、国药武汉所和科兴公司的3种灭活疫苗。
A.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制作相对简单。首先分离活病毒,再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病毒,下一步通过化学、加热或放射线等方法来杀死病毒,使其没有感染性。但是这些“尸体”上的蛋白壳仍然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即还保持着病毒的免疫原性,这样候选疫苗就制备出来了。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在临床上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安全性有保障。同时,批量生产这种疫苗的设施早就存在,随时可以大规模制造疫苗。
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制作过程要用活病毒,有一定风险。另外灭活疫苗成分比较复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B.腺病毒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是科学家巧妙地使用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插入新冠病毒的基因,来制成疫苗。常用的载体是原来可以引起轻微感冒的腺病毒,但这些腺病毒的复制基因已被删除,就不会引起感冒,安全性高。
(节选自2020年12月《健康报》,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接种新冠疫苗的程序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但除了安全性,人们目前考虑较多的是疫苗是否有效,这也是很多人观望的原因。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新冠疫苗必须达到50%的效能才能获批上市,这也是中国批准国产新冠疫苗的刚性标准之一。
即便有人怀疑疫苗的有效性,或者在实际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达不到50%,也至少可以让接种者产生一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不足以有效地中和病毒,但从免疫的基本理论——免疫印记(免疫记忆)来看,对个人也是大有好处的。人们无论是自然患病,还是接种疫苗,都会在免疫系统留下印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就可引起比初次接触时更强和更多的抗体,以抗御疾病。
因此,现在接种新冠疫苗,即便效果再差,也可以让人体获得对新冠病毒的一定程度的免疫记忆,未来万一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症状也会较轻甚至是无症状。
(节选自2021年3月《医学界》,有删改)
【文本三】
从WHO信息来看,近期疫情降幅最大的国家来自欧洲和美洲地区。而这些地方也多是疫苗推进最快的地区。
不过,此轮下降都是疫苗的功劳吗?专家们对此意见不一。美国加州大学流行病学系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认为,疫苗是最重要的,传统的防疫措施会起一定的作用,但不会带来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我们的研究结论是,戴口罩大概可以带来15%的感染率下降,居家令可以带来9%左右的下降”。
美国疾控中心前任主任费和平则认为,他不觉得疫苗对美国当前感染率有多大影响,而是民众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保持距离、戴口罩、不旅行、不与别人在室内混在一起。目前,接近6000万美国人完成了至少第一针的疫苗接种,在人口中的占比为18%。学界公认,70%~90%的接种率可以建立起群体免疫的屏障,所以,一些公卫专家同意费和平的看法,认为现在的接种率还达不到产生如此广泛影响力的程度。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7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灭活疫苗的制作是把病毒杀死,但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B.目前,全球有9种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效能都能达到50%及其以上。这也是世卫组织的要求。
C.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疫情减缓的趋势。信息显示,近期疫情有较大减缓的地区,大多是疫苗推进快的地区。
D.美国疾控中心前任主任认为,疫情缓解的主要原因是18%的美国人完成了至少第一针的疫苗接种。
2.“文本二”的画横线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有专家提到,疫苗真正起到终结新冠疫情的作用,必须做到三点:有效、安全、可及。请你依据文本信息,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疫苗可能影响新冠疫情终结的原因。
4.目前,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虽然是免费和“应种尽种”的,但邻居李阿姨认为,作为一种新式疫苗,还是观望一下为好。请结合文本,告诉李阿姨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答案】1.D 2.①举例子,举新冠病毒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解释了免疫印记如何使疫苗在人体中产生效果;②作比较,将接种疫苗感染病毒和初次接触病毒产生抗体的差异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免疫印记可以引起比初次接触时更强和更多的抗体,达到抗御疾病的效果。(任答1点即可) 3.①有效性不够高:在实际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达不到50%;腺病毒载体疫苗对感染过腺病毒的人可能无效(任答1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的前世今生
王思彤
①2020年是人口普查年,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将近70年了,人口普查开展了7次,全国总人口也从6亿人增加到14亿人,翻了一倍还多。其间发生了很多历史性事件,值得回顾一下。
②事实上,人口调查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史记》有云:“天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