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60字。
202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答案解析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意象的背后。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写其真,得其神”是“无我之境”的重要价值标准。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就是宋人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命题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山水要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要有“林泉之心”。只有以自然的心灵去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才能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作品才能达“无我之境”。
(摘编自罗一平《“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国画创作的文本策略》)
材料二:
所谓“文人画”,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强调和重视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这个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提出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美学命题,前者为“以物观物”,后者为“以我观物”。
B. “无我之境”是唐宋山水绘画创作文本策略的最大特征,“写其真,得其神”是其重要的审美价值标准。
C. 怀“林泉之心”,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 就能获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
D. 材料一中的“图真”与材料二中的“形模”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都强调真实描绘画家所见的客观形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宋元“文人画”中,“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不仅表现在客观对象上,还表现在主观意兴上。
B. 元代文人画家认为,绘画之美更在于笔墨本身,即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浓淡与位置传达出的趣味。
C. 在元画中,诗文开始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部分,自此画家才开始有意识关注构图。
D. 元画创造性地解决了通过自然山水传达主观意绪的难题,可见“有我之境”胜过“无我之境”。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有关“无我之境”说法的一项是( )
A. 宋代范宽《宣和画谱•山水二》:“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
B. 黄宾虹认为:“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
C.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4. 艺术家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观察下面这幅元画,请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其审美特征做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就能获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这一命题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山水要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要有‘林泉之心’。只有以自然的心灵去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才能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可知,原文表述为“只有……才……”,该选项将必要条件转述为充分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斗争大胜利
赵树理
老杨同志向新干部们道:“今天晚上,可以通知各小组,大家搜集老恒元的恶霸材料。”小顺道:“我看连广聚、马凤鸣、张启昌、陈小元的材料都可以搜集。”老杨同志道:“这不大妥当,马凤鸣、张启昌不是真心顾老恒元的人,小元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把这些人暂且除过,只把劲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