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3 20:40: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490字。

  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2022年8月北碚缙云山的那场山火□
  ????②8月21日,连续多日的天干物燥,缙云山脉山火突发。霎时,火焰四处肆虐,火势咄咄逼人,绵延几十公里。山火骇人听闻地燃烧,导致地面滚烫□火浪灼热,浓烟直冲云宵,树木哭泣呻吟,市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③危险面前,人们没有惊慌失错,“十八路英雄”纷纷参与扑灭山火的行动。冲在一线的有消防员、武警官兵、解放军、志愿者等□但扑火现场,树密林深,山路陡峭,人迹罕至,物资根本送不上去。此时,自发的“摩托崽儿”,他们为运送物资者开劈山路,冲锋在前。滚滚浓烟,挡不住他们矫健的身姿;猎猎山风,吹不乱他们坚定的步伐;     ,     ;      ,     。
  ????④五天五夜的奋战,英雄终于凯旋。尽管他们疲倦不堪,面容憔悴,但这群奋不顾身的逆行者,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英雄气慨,也定义了什么叫中国力量□2022,因他们而难忘!
  (1)文段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肆虐(lüè)
  B.灼(zhuó)热
  C.凯(kǎi)旋
  D.憔悴(cuì )
  (2)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绵延
  B.云宵
  C.惊慌失错
  D.气慨
  (3)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咄咄逼人
  B.骇人听闻
  C.人迹罕至
  D.疲倦不堪
  (4)文中四处标□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
  (5)仿照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2.(6分)名著阅读
  班级即将举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名著阅读分享会,小沙小组就“逐梦路上的引路人”进行专题研究,请你帮助她们完成任务。
  (1)【完善资料】
  名著书目 引路人 典型事件
  《朝花夕拾》 寿镜吾——鲁迅的私塾启蒙老师 教他读书、写字、对对子等。
  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恩师 ①
  《西游记》 ②——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艺的师父 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
  唐僧——孙悟空西天取经途中的师父 把他从五指山下救出,收他为徒。
  (2)【解决分歧】
  小坪和小沙就唐僧算不算孙悟空逐梦路上的引路人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内容,帮助小沙说服小坪。
  小坪:我觉得唐僧不能算孙悟空逐梦路上的引路人,他爱哭又懦弱,总是冤枉悟空。
  小沙:    
  3.(8分)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补成语,知友情】同学们办了一期以“海内存知己”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将“成语典故”板块补充完整。
  (2)【写介绍,明期盼】父母通常会从古诗、古文中汲取精华,在我们的名字中寄托着他们的美好期盼,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两位同学中任选一位,帮他写一则自我介绍。
  ①唐一帆
  ②周笃志
  示例:大家好我叫杨灿烂,“灿烂”取自《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希望我像银河里的群星闪闪发光,即使在晦暗的日子里,也可以做自己耀眼的星辰。我也愿意把我的光带给大家!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4.(10分)小沙用孔子的“学思习行”读书法研读了本学期的古诗,请你补充完整。
  品诗方法 古诗文名句
  品意象 月 (1)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析手法 联想想象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遥怜故园菊,(3)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悟情感 乐观向上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小结:我们读诗应该如孔子所说“(6)     ,     ”做到学思结合,也应该在对比阅读中提高思维的穿透力,如《潼关》《观沧海》都提到“水”这一意象,但其蕴含的情感不同。其中“(7)     ,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潼关》);“(8)     ,     ”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观沧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