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2-2023学年10月八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8550字。
武汉市汉阳区2022-2023学年10月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曾说:“ 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因此,他对小说人物的描摹才会 , 对社会问题的揭示才会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 者的厌弃、对冷眼旁观者的抨 击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A.殚精竭虑 人木三分 刻画人微 心狠手辣
B.殚精竭虑 刻画人微 人木三分 为富不仁
C.挖空心思 刻画人微 人木三分 为富不仁
D.挖空心思 人木三分 刻画入微 心狠手辣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典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家中的精华,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反映出中国传统开学思想,现代人仍能从中受益。
B学生端正对考试的态度、学校提供公平的环境、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防止学生作弊的主要途径。
C.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和可用空间的变小,导致人类像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一样,不断向着地面、天空开发新的空间。
D.我真诚地希望,在人心浮躁的今天,能够有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繁忙的事务,去这样一个新奇的图书馆,尽情地畅游书海。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B.《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
C.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来到自己家,应用“光临”。
D.从文物和遗址保护的角度看,流失文物的回归令人欣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接续传承、活化利用而言,这又是新的征途。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透支社会的来临
①如今,一种可被称为“透支社会”的社会运转形态在中国已然形成。如果说过去的社会运行是以生产为中心,量入为出是基本的生活逻辑,那么,今日的社会运行则是以消费为中心,量出为入主导了人们的生活逻辑。很多人在透支自己。年轻人为了提前消费,享受想象中的中产生活,背负一身债务。中老年人为了让年轻人生活得更好,能够维持因住房、教育等催动的高水平都市生活,也在透支自己的劳动。过去是赚钱生活,现在是赚钱还债。人们普遍认为,用自己赚的钱来买车、买房、旅游和社交,很傻。一种精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用金融机构的钱提前消费。当然,最好是“钱生钱”。
②透支社会的形成,为金融资本支配社会生活提供了舞台。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极力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达性。他们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极力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纳入金融领域。这些金融产品以超前消费、虚幻享受为幌子,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渗透能力,以及金融资本霸权式的扩张,金融机构实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殖民”。
③民谚有云:“救急不救穷。”新型的金融产品却反其道而行之。它扮演的不是扶危济困的角色,而是不断地制造消费需求,制造生活危机。在某些互联网金融广告中,给子女买生日蛋糕,让老人坐飞機头等舱,或者在结婚纪念日给爱人送礼物,已是生活必需,否则你的生活方式就是不正常的。这些做法,看似是为穷人着想,是普惠金融的好处,其实却违背了社会的基本情理。其结果是,一大部分人,尤其是穷人,往往陷入透支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鼓励普通民众贷款消费。它们的用户,包括普通白领、农民工、学生等。这些人往往是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的。一个还没工作的年轻人,为了攀比而身负债务;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的人,却借钱享受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似乎,这些财富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样的状态,显然是不可维系的。最近几年,因为网络贷款而家破人亡的案例层出不穷。背着一身巨债的年轻人,把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拖入困境,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④透支社会正在加剧社会分化。对高收入阶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