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2(2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10 21:39: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docx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雍陶诗歌.docx

  诗歌专题训练-----雍陶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县”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此诗是写给时任永乐县令的殷明府的。
  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
  C.颈联用“骥”来喻指殷尧藩,“鸡群”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
  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
  2.有人认为末句“佳句多从阙下闻”包含安慰劝勉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到蜀后忆途中经历
  (唐)雍陶①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注】①雍陶,字国钧,成都人,晚唐诗人。大和八年(83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八年(854年),雍陶出任简州(今四川成都的下辖县级市)刺史,自秦入蜀赴任。此诗是其抵达成都时的纪行之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处处难”三字贯穿全诗,既言蜀道行旅,又
  ……
  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诗人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母张氏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诗人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岸移深谷”一句写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露”“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谊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于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梨觅栗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诗人的遭遇与金朝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宋金时期)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