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7(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7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09.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1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1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16.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3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09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 ① 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 ② ,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 ③ 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① ② ③
2.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进一步强调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重要价值。要求:使用设问、反问两种修辞,可适当增删词语,但改后的句子要保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而 ① 就要有冰。最近,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被称为凝胶冰雪,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水凝胶材料,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能却更好。你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1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黔东南,山连山。此间的台盘村近来因办在村里的篮球赛而备受关注。因为赛场氛围热烈,有人将之与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做比,“村BA”之名 ① 。
贵州“村BA”足够火热,动辄上万观众,线上线下人气爆棚;贵州“村BA”也足够特别,看似不成章法实则 ② 、自成一体,当地人乐在其中、为之疯狂,氛围感直接拉满:看台座无虚席,不少人自备马扎、板凳;前排的席地而坐,身后的踮脚张望,更有人搬出梯子、踩上凳子;当地特有的斗牛号子“呜——呜——”响彻全场,夹杂着敲击锣鼓甚至锅盆的助威声、带着浓浓乡音的现场解说声……环场四顾满满当当,氛围堪比职业赛场。这一番热闹景象,足以给人美好预期:以“美丽乡村”之名,让“村BA”在各地开花结果,更好满足乡亲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群众 ③ 的方式激发乡土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村BA”启示我们,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滋养,绝非朝夕之功,绝非简单输入,而需要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艺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可以是文学,可以是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的花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C.他人在心不在。
D.我们这里正缺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可以是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文学等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形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总体而言,虫和植物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互受益,比如,昆虫给植物传播花粉,而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可谓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然而,自然界中更普遍的虫和植物的关系却是第二类—— ①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存在 792000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13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中!不中!”当前南峪村的百姓听说这个新来的干部要搞什么“科学种植”时,第一反应都是反对。这不怪村民,在这片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土地上,村民世世代代都是在石头缝里刨生活,想要在山上栽果树,无疑是 ① 。本科专攻桑蚕的李保国不这样认为,他决定从板栗树和苹果树入手,一步步摸索如何在山上栽树。面对一个自己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借来大量专业书籍,石板屋中、煤油灯下,漫漫长夜里,一点点摸索着大山的脾气,他决心要开发出适合太行山地区的苹果和板栗栽培技术。
有了丰富的理论储备,是时候对村里种植的树木进行改革了。李保国采用双枝更新法:每年砍去一些老树枝,促进新树枝的萌发,达到果树逐年更新的效果。这些方法在村民看来就是“胡闹”,他们担心李保国会毁掉自己的果树,担心这个城里人会 ② ,无法坚持到最后……争执中,李保国提出由自己承担所有亏损,村民才勉强同意。
当年九月,李保国负责的果树带来了 ③ 的收成,金灿灿的果实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点燃了村民致富的热情,这个看似农民的大学教授终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适当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近年来,盲盒以其独特的卖点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不过, ① ,也隐藏着商家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尤其“固定款+隐藏款”的营销方式,很容易被不良商家钻空子,诱导人们盲目消费。现实中你会发现,“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活体宠物盲盒”之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盲盒经济”越来越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16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回望来时路,6年多的精心筹备,2000多个日夜的顽强奋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_________,从竞赛场馆提前完工,到赛事筹备蹄疾步稳,再到疫情防控有序有效,中国人民________,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兑现了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14年前,_________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14年后,新时代中国同样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________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战胜疫情?怎样应对变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的“更团结”,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这不仅是奥运精神之喻,是世界局势之喻,更是深沉的人类命运之喻。与其在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中各驭小舟,不如相聚巨轮,一起向未来,长风破浪!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独步天下 义无反顾
B. 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无与伦比 坚持不懈
C. 同舟共济 刻苦努力 无与伦比 坚持不懈
D. 同舟共济 刻苦努力 独步天下 义无反顾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B. 在北京冬奥会图片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C. 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D.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① ?喝粥还是喝牛奶?有学者认为,早餐不能喝粥,要喝牛奶。早餐作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顿饭,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中建议,早餐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35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56年王淦昌到苏联从事基本粒子研究,他领导的小组首次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把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轰动国际学术界,正当大家希望看到新的诺奖诞生时,王淦昌却突然在科学界“ ① ”,从此“失踪”了17年。
当时苏联撕毁协议,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遭遇严重困难。王淦昌毅然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头扎进不熟悉的核武器研究中,王淦昌和工作人员 ② 地计算数据、开辟试验场地、进行爆炸实验。他总是亲临爆炸现场,与大家同甘共苦,抢修实验设备,一起搅拌挥发着有毒气体的药泥……
作为青海高原上最年长的科学家,他不顾高血压、不惧高原反应,经常凌晨便开始工作,他 ③ ,教导年轻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在必要时为国家做出牺牲。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三十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升腾的蘑菇云,怎会忘记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在冰雪高原和戈壁沙滩的无悔奉献?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湿球温度”是相对于“干球温度”的概念,“干球温度”就是空气中的真实温度,用一个普通的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出,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 。而“湿球温度”则是考虑了水的蒸发对温度的影响,水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通过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