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3(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74.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7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57.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78.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80.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274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 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 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275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敦煌的伟大有双重涵义。历史上仅仅以曾经管辖有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为表象的敦煌郡的伟大之处更多表现在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它是古代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和宗教文化的百川汇流之地。
敦煌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___①___的虚幻梦想,而是源于现实的美好理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高铁为标志的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类更加___②___。面对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____③__,彼此适应新的大势。“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表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灵呼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给予我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信心。它告诉我们,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今天,古老的敦煌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瑰丽非凡的自然风貌配以超凡绝伦的人文气息,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来此寻根朝圣、旅游观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湿球温度”是相对于“干球温度”的概念,“干球温度”就是空气中的真实温度,用一个普通的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出,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 。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57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① ,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② 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 ③ 、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一顿饱餐之后, ① 。这一众所周知的生活体验,究竟是怎样引起的一个常见的解释:人吃完饭后,肠胃功能活动显著加强,血流量随之增加;相应的,大脑中的血流量开始减少,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78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至白露,由于温差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水珠。为什么形容露水是“白”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代中国人按照五行思考世界,五行又和五色相对应,秋露按照秋天所属的白色,而被称为“白露”。
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之后,气温降低,不再适合蚊子繁殖,其数量骤减,蚊子几乎 ① 。蚊虫“嘤嘤嗡嗡”的叫声从人们耳边逐渐消失, ② 的是蟋蟀“唧唧唧唧”的声音。夜幕的草叶下秋虫浅吟低唱,清风、朗月、虫鸣,别具风味。
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有特别的功效,可明目,降燥,美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白露茶, ③ ,即为白露节气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叶。在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剧烈变化,这成就了白露茶香、润、甘的特别口感,因而有“要喝茶,秋白露”之说。如果能用晨起收集的清露泡一杯白露茶,真是让人 ④ 。
白露还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节气,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有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的萧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④
2.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B.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C.民间在白露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
D.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红艳”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 ①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② :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180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慎独”在儒家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历来的解释却___________,在通常的理解中,慎独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进守道德规范。《大学》指出“小人”独处时,常干出不好的事,见到君子才试图掩盖恶行。因此,《大学》强调,要“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做人必须___________。
“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这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面对___________的虚拟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发帖时,也应该遵守网络道德。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能否永远做___________的人,关键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衷一是 言行一致 精彩纷呈 光明磊落
B. 各执一词 表里如一 精彩纷呈 浩然正气
C. 莫衷一是 表里如一 错综复杂 光明磊落
D. 各执一词 言行一致 错综复杂 浩然正气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不仅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B. 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他们确立现代生活理念
C. 青少年不仅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也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
D. 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B. 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都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
C. 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无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