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阅读强化练(5个)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7 20:01: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阅读强化练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文审题立意 .docx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阅读强化练03 文言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 .docx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阅读强化练05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作文审题立意 .docx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阅读强化练06 文言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 .docx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阅读强化练08 文言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 .docx

  阅读强化练1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审题立意
  一、(2022•山西名校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以上内容不是围绕“义理”而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其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反喻、引喻、对喻等。这些修辞的运用,对于以论理和记叙为主的《论语》文本增色不少,大大提高了表达的形象性、趣味性,也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
  《为政》篇中关于诚信也有精彩的比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此章把“信”喻为大车和小车连接横木的 和 ,别有深意,一方面强调这种连接工具的重要价值,没有它们,人就没有办法拉动车子前行,表现了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相助,寸步难行。另一方面, 和 在车子的部件中都属于非常容易磨损的部分,而一个人诚信的口碑亦是日积月累方能建立起来,但是一朝不慎便会毁于一旦,重新建立难于上青天。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也对后世文人墨客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看起来主要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因为具有文学性,而让人感觉常读常新。
  B.《论语》讲的内容都来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传递出的是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C.《论语》中有些句式整饬,富有气韵节奏,符合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
  D.在“子之武城”一节中,孔子的态度由轻松诙谐转变为深沉肃穆,表现出真实亲切的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杨绛的话,以论证文本的文学性特点给《论语》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B.文章主要从呈现方式这一角度论述了《论语》的特点,同时兼顾了其人伦教化的宗旨。
  C.文章多次以《论语》原文为例,并作出适当解说,使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D.文章赞同《论语》以文学的手段来塑造国民性格,反对通过单纯说理来教化人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目的是展现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情感。
  B.孔子的言论有时会遭到学生的质疑,师生之间的这些论辩中蕴含着儒家的观念。
  C.孔子将“信”比作 和,譬喻说理,反映出孔子丰富的驾车经验和深邃的智慧。
  D.《论语》的以“文”化人就是指通过文字记载儒家圣贤的言论来实现教化的目的。
  二、(2022•四川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全换成了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竟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