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11(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4.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龙相英习俗”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围炉煮茶讲究氛围,从布景上看,有的庭院里摆上几组竹编桌椅,有的四周悬挂纸灯笼和书法字画,有的栽培几株绿竹,可谓 ,以求不同流俗的效果。桌子中间摆上炭炉和茶罐,煮上自己喜欢的茶,板栗、红薯、柿子、橘子等秋冬感十足的烤物 。良辰美景,与亲朋好友一边煮香茶美物,一边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后疫情时代的年轻人,缺少与朋友亲人 ,交流的机会,情绪需求进一步加强。亲朋好友放下手机,聊天之余静候一杯热茶、享受冬日美食就是最好的慰藉。围炉煮茶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不装腔拿调,不张扬喧嚣,与飞盘、露营等其他户外活动不可 。
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对新中式茶文化的兴趣。以炉煮茶自古有之,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尼团小碾斗晴窗”就是指雪天煮茶。其实,和古时相比,“围炉煮茶”的走红,不在茶叶,也不在器具,而在于场景、在于形式、在于时间。如今,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雅致走入民间,反映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包含着从世俗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和对传统生活美学的追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煞费苦心 琳琅满目 谈笑风生 同日而语
B.苦心孤诣 林林总总 谈笑风生 混为一谈
C.煞费苦心 林林总总 谈笑自若 混为一谈
D.苦心孤诣 琳琅满目 谈笑自若 同日而语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形式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月球是怎么来的,①______,如俘获说、分裂说、大碰撞说等,目前最可靠的,能提供科学证据的学说是同源说。
2001年科学家在对阿波罗登月中收集到的岩石进行研究后发现,氧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迈入20世纪中叶,工业化程度加深,空气污染物无孔不入地"钻入"紧闭门窗的家,人们的皮肤、衣服、家具每天都被肮脏的微尘包围。当时全球主要的发达工业国接连受到空气污染困扰,其中广为人知的是伦敦烟雾事件。该事件导致4000余人死亡的结果,另有大量的人出现眼睛刺痛、呼吸困难、哮喘等。扫帚、抹布的打扫效果显得____①_____,人们开始追求除尘效果更佳的机械化清扫工具,由此,家用吸尘器被推向时代舞台。
吸尘器的出现既是一场家庭卫生的“重大革命”,围绕着高效捕捉灰尘、清除花粉和霉菌等居家有害污染物,科技革新在“吸尘”方面不断___②___。20世纪80年代,___③_____的工业设计师和发明家詹姆斯•戴森首次将气旋分离技术应用于吸尘器,通过强大的离心力分离空气中的微尘,并推出无尘袋吸尘器,解决传统吸尘器容易堵塞、吸力变弱的问题。之后,气旋技术发展至双气旋技术、微振气旋分离技术、多圆锥气旋分离技术,技术愈发精细高效,带来了更强劲持久的除尘体验,这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愈发洁净健康,打扫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重大革命"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称筷子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B.几乎所有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
C.他在柜台里售货时,眼、耳、口、手、脚、脑这六部“机器”同时开动。
D.通完电话不久,朋友就来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 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橫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提出 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① 而是同时存在的。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深奥的科学知识和作为知识精英的科学家,对大多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仍然是神秘 而遥远的。与此同时,在资本的驱动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娱乐资讯充斥媒体平 台。真正的英雄无人关注,娱乐明星和网红却令一些缺乏理想信念的青少年① 争相追捧和效仿。这种现象已经启发人们的普遍担忧。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家一系列主题电影的上映,为他们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打开了一扇大门,也打开了观众走近科学、了解科学 家的一扇窗户。
电影《钱学森》突出反映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代背景 下,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的物质条件,② 奔赴祖国的特殊意义和他强烈的家国情怀。
《袁隆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 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
科学家主题电影将一些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推介给观众。这些电影用生动 活泼的影像来呈现严肃的科学主题,为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种 ③ 的途径。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整合,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连贯,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从表面看,建筑建在什么位置,建成什么式样,只需投资方与设计方达成一致即可,建筑是美是丑与他人无涉。然而,建筑设计并非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广义的建筑设计涵盖室内设计和外部设计。室内设计怎么进行空间布局、如何配置色彩,完全是私人领域的事情。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延国、王秀丽的报告文学《张桂梅》是一部奋斗者的信仰之书,作品内容丰富, ① 流露出崇高的师德大爱。读者能从作品中领悟到,这个因忘我而大半辈子匆忙得近乎踉跄的人,是因为灵魂里有“真金白银”,有闪光的信仰和目标,才得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她舍弃现实世界浮躁、实惠的诱惑,把认准的事情做到底。她带着满身的病痛为山区女孩教育成长 ② ,为贫困儿童健康成长鞠躬尽瘁,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楷模。
书中谈到,张桂梅在工作中发现:教育落差、资源有限扩大了教育不公,而消除这种不公的利器就是公平普惠的教育。她把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指导教师不断矫正个人好恶,秉持公平公正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她决心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隔离贫困代际传递,让更多大山深处的孩子沐浴在文化教育恩泽之中。她是一棵树,扎根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园里,用自己的浓荫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用文明、感恩、自强的乳汁哺育下一代,通过改变农村女孩去改变山村,泽被后代。张桂梅的故事是当代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而作者围绕张桂梅的信仰大爱与生命尊严来书写呈现,将她燃烧自己为山区贫困女孩点亮人生之路的故事 ③ ,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弘扬崇高、传递大爱、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字词“真金白银”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扑灭山火的现场背上背篓,向火而行的“摩托骑士”成了最美志愿者。
B.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屈原吟唱出的动人诗句。
C.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之间的“厚障壁”实在是太难了。
D.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787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負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悠然自得。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 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声音不是悲剧的,…这是智者在用生命诠释一个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不难理解苏格拉底之死对于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义:也许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但在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然选择了赴死。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重大意义”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影响句子意思表达吗?请说明理由。(5 分)
2. 能不能把文段中的句子“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改为“从门缝中射进一米阳光” ?为什么?(3 分)
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人类很早就通过选种育种来提高水稻利用价值。
稻米如花,(甲)好的水稻选出来,也要人夸颜色好,也要清气满乾坤。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古代的穗选技术:“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