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素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3 15:28: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00字。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层次,理解驳论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设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且亭杂文》。本课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有“驳”有“立”,语言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本文批驳的是一种悲观论调,这种悲观论调的要害是“以偏概全”,也就是失掉自信力的仅是中国人中的一小部分,从而批驳了敌论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新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初三学生学习、鉴赏驳论文的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达到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及掌握简单的驳论文写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对驳论文的鉴赏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从预习作业反馈入手,明确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主张的观点”,了解文本先破后立的驳论文特征;再以讨论、分析、探究的方法,梳理作者破和立的具体方式,探讨部分词语和语句的深层含义,深入理解文本。最后以品读、比较的方式,体悟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新世纪的中国,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收录的是鲁迅后期的杂文,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个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从集子的题目中也能看到鲁迅精神。
  2.介绍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三省,而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时,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居然打着“解救国难为国消灾”的旗号大肆烧香拜佛。因此,有人感叹:“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力,早已荡然无存,还不等日本打进来,我们国家自己就会灭亡,精神幻灭!”这样的文章,居然发在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上。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悲观论调如病毒传播般蔓延开来。鲁迅先生在当时狠狠地批驳了这一谬论,在他53岁寿辰之际,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文体知识
  驳论是通过驳斥对方观点、论据或者论证过程,证明对方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
  常用的驳论方法:
  (1)直接反驳。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论点,然后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反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2)间接反驳。先提出和对方针锋相对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搽( chá ) 玄虚( xuán ) 省悟( xǐng )
  渺茫( miǎo ) 脊梁( jǐ ) 诓骗( kuāng )
  慨叹( kǎi ) 前仆后继( pū ) 倘若( tǎng )
  2.把握重点字词
  慨叹: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虚幻不实,神秘莫测。
  渺茫:在文中指“难作乐观的预测”。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骗,哄骗。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舍身求法:指为追求真理而奋不顾身。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不能够作为凭据。
  脊梁:喻指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脊梁: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脂粉:指的是美化伪装,用以掩盖事实真相的欺骗手段,这里指中国正在发展的自欺力。
  (二)指导朗读,课文初感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