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6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4 16:12: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40字。

  故都的秋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的三年期间,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这段时间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饱含着作者对于秋天的体味和审美,为学生欣赏“悲凉美”提供了一次美丽的开头。此外,在写景状物方面,本文极为精彩,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情与景完美交融,值得学生体会和揣摩,更值得学生学习,模仿。
  教学工具
  学生为音乐班的学生,形象思维好,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通读全文并分段,扫除了字音字形障碍,并且归纳总结出了五幅图画:小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日佳果图。本节课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幅图画选景、情感、以及景物描写方法,为学生写景物描写提供思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郁达夫选取景物的独特之处,体会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在初中的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了解。
  2、感受郁达夫景物描写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并与传统文人对秋天的审美情趣作比较。
  3、立德树人:鉴赏“悲凉美”。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下课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对长沙岳麓山的秋景进行写作。
  2、比较理解文章中体现的民族审美心理与审美特点。
  3、立德树人:鉴赏“悲凉美”。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人生之悲凉               
  清                      审美之悲凉                感官描写
  静                      社会之悲凉                手法运用
  悲凉                   传统情趣之悲凉         色调选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讲过,在郁达夫的笔下,秋天具有什么特点?
  ——清、静、悲凉。
  我们还总结了,郁达夫笔下刻画的北京的秋天,一共有几幅图景?
  五幅:小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日佳果图。
  二、任务一:
  1、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图画,反复朗读,细细品味,与组员完成一幅图画的表格,抽取小组展示:
  图景 意象 表达情感 写景技巧赏析
  小院秋景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