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1道题,约7530个字。
2006年保定市新市区初中毕业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二)
(用户名:wchong)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八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二三总分
(一)(二)(三)(四)
得分核分人
第一部分(1一5题,12分)
1.根据课文填空。(2分)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填空。(4分)
(1)《行路难》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积极的追求,乐观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诗句是: , 。
(2)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3)请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描写“塞外风光”的完整诗句。 , 。
3.根据要求完成下题(5分)
① 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童年》是以其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
②运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答:
50
③读故事,回答问题。(3分)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
第二部分(4-30题,5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填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被称为_____之一,我们还学过他的《 》、《 》。(1分)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解衣欲睡 ( )
②欣然起行 (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念无与为乐者( )
⑤遂至承天寺 ( )
⑥相与步于中庭( )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③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
④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相 与 步 于 中 庭
8. 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 。
9. 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①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是
②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
③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10.回答下列问题。(1分)
① “欣然”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
②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说明作品传达出的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是什么?)
答:
③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答:
11.(1分)“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______的特点;“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______的特点。
12.(2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