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绿》教学指导与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一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15 11:5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荷塘月色》《绿》教学指导与训练

重点、难点:
一、了解《荷塘月色》写作的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写和生动写照。

二、了解《荷》文的篇章结构。
第一节,即第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暗寓作者内心倾慕荷塘月色同丑恶的黑暗社会的矛盾,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二节,虚实结合,总写荷塘月色。寥寥几笔,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为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作了铺垫。第三节,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情颇不“宁静”的原因,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上第二、三两节合成全文第二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第四节,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第五节,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照映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第六节,照应第二节,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使荷塘与月夜融合,并用其他景物衬托,使景色更完整。
上述第四、五、六三节合成第三段,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清楚。作者从远近高低、天上地下、波光粼影、蝉鸣蛙叫等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来描写荷塘月色的美丽变幻,渲染出一种令人神往的安谧朦胧而又有生气的夜景,表示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
第七、八两节合成第四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引起对旧游之地江南的怀念,表现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暗寓“今不为昔”,针砭当时现实。

三、分析《荷》文中运用的三个比喻。
诗人在适当运用一些彩色词语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比喻,启迪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寓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侧重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可掬的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侧重写绿叶衬托下花朵忽暗忽明的闪光;“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侧重写荷花一尘不染、通体纯净的丽质。荷花美的创造,在于作者以轻笔淡彩的语言,给了读者一个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再创造的余地。诸如此类的比喻,使作品的语言涂上了一层清新幽丽的色彩。

四、分析《荷》文中描写的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