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诗歌赏析之手法篇
- 资源简介:
- 约2790字。 - 诗歌赏析之手法篇: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一)常见手法术语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应是绿肥红瘦)、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顶真、互文、反语、通感、反复、列锦(即名词组合、意象叠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2)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A.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正衬、反衬)
 注:“触景生情”“以景结情”与“借景抒情”的异同。
 B. 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怀
 C.借古/典抒怀(借古讽今/伤今/伤己)
 (3)描写手法
 A.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B. 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C. 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
 D. 远近结合
 E. 声色结合
 F. 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粗线条勾勒出形象的主要特征。如柳宗元《千山鸟飞绝》。而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为细描)
 G. 细节描写(人物:“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4)表现手法
 A. 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B.比兴;C.象征;D.对比;E.烘托;F.渲染;G.用典;H.虚实结合(联想、想象);I.以小见大;J.对面落笔/曲笔/悬想/主客移位/换位(侧面虚写: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K衬托(正衬);L反衬
 (5)结构手法
 起承转合、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诗、设置悬念、铺垫张本、奠定基调、伏笔照应、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重章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