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0个字。
浅谈语文课中如何开讲
八洞初中 赵雪琼
“开讲”,即开始讲课或开始说书,这是一门技能,也是一种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样“讲”,不是固定的模式,但在讲课伊始,教师的开讲语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新课导入得好,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既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可以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式,可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陈述式导入、设疑式导入和情景式导入)。在此,笔者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 关于陈述式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指教师运用陈述式的口头语言来导入新课。其作用主要是交代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消除知识障碍,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明清时代,老童生范进,在垂老之年意外的中了举人,捞到了功名,激动之余竟发了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范进,走进范进生活的那个年代。”……
这位老师用简洁的话语,直接陈述小说《范进中举》的主要情节,就是采用陈述导入方式中的概括导入法。这种开讲方式简单,所需时间又短,但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听课的目标明确,思维指向集中。笔者以为,它适用于新任教师或接新班的教师,也比较适用于那些全新的课题,因为它可以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思维引向对问题的探索。
陈述式导入中,除概括导入外,也可以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提出教学课题,讲明上课的目的、要求,交代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还可以采用题解导入(即抓住文题予以解释导入新课)
二、 关于设疑式导入
设疑式导入,是指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巧布悬念(悬念导入法),可以巧设难点和疑问(提问导入法),也可以有意设置学习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求知欲望(置难导入法),还可以展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语言交际中一些不当、但易被人忽略的现象,引导学生辨析错误导入新课(示错导入法)
在去年初三复习研讨会时,笔者需要讲一堂关于“病句辨析及修改”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