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2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24 11:39: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90字。

  登高
  杜甫
  教材分析 :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教法设计:
  ⒈吟诵法。
  ⒉讲析法和点拨法。
  ⒊讨论法。 
  学法指导:
  ⒈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⒉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⒈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⒉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赏析本诗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喜欢做什么呀?踏春,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则喜欢登高望远、饮酒作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的是思乡思亲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诗人杜甫在登高时创作的,诗名就叫《登高》。
  二、 新授:
  1、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2、阅读指导
  ⒈美美地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播放《登高》配乐朗读,同学们美美地听,
  注意:⑴读准字音,把握节奏;⑵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⒉美美地读——训练语感,把握情感。
  ⑴第一次读:再次播放《登高》配乐朗读,请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