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11 20:14: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00字。

  《红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有很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诗人所倡导的新诗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去耕耘和探索。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现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这种文体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对理解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抓取典型意象,体会它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从而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意象解读诗歌内涵及揣摩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目标: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意象解读诗歌内涵及揣摩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四、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及课本,再结合导学提纲,全方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太阳吟》是诗人闻一多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中去体会。
  2.板题揭标
  3.了解感知: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牺牲后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背景展示
  该诗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这本诗集编入了他从“五四运动”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于1923年9月出版。序诗的写作是在这个时间以前。其时,诗人处在祖国的大洋彼岸。
  4. 深入学习
  问:全诗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