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淡薄、宁远的人生境界。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组合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诗中平静、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组合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号“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他四仕四辞,加之其所处年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41岁时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后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神童诗》写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古人读书的直接目的,他们期望通过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然后出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在二十九 “高龄”的时候终于第一次出仕,但四十二岁时就挂冠归田。这十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他为什么矛盾?为何而归隐?他归隐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他的《归园田居》里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 27 页,看屏幕,我们将要了解什么——
(幻灯)
◆1、从何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