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2 11:04: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复习指导,有模拟练习,约7180字。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议论文阅读
二. 议论文阅读方法
 [复习要点] 
1. 了解论证方式。
2. 阅读议论文的要求与步骤。
[复习指导]
1. 了解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谈骨气》和《纪念白求恩》就是立论性的议论文。
驳论,是就一定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常见的反驳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第六册的课文《“友邦惊诧”论》就是一篇驳论性的议论文。它既用了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又用了驳对方论据的方法,抓住问题要害,逐层加以批驳,揭示了问题的实质,论证深刻有力。
2. 阅读议论文的要求与步骤。
    阅读议论文,无论是阅读整篇,还是阅读选段,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分析才好呢?
    (1)通读全文,明确论题。
    阅读一篇议论文,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将论题和论点相混淆。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所要论述的问题,而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是论题,不是论点;《俭以养德》一文的题目则表明了论点,而不是论题。
    初读一篇议论文,先不必急于找出论点,而要耐下心来通读全文,弄清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谈骨气》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读完文章马上就可以作出判断:它的题目是本文的论题。读《纪念白求恩》则要下一番功夫,但只要认真通读全文,并在通读的过程中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后,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本文的论题:我们如何纪念白求恩。
    (2)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初读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之后,就可以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串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概括。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谈骨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依据它,从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纪念白求恩》一文既有分论点,又有中心论点,而且中心论点贯串在全文之中,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写出中心论点。前面已经了解了它的论题,顺着这个思路就可以由本文的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第1段重点论述了第一个分论点“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同时,提出了“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很明显,这里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第2段提出“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个分论点,进一步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第3段提出了“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分论点。最后一段再次强调“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既是对前三个分论点的总结,也再次突出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确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3)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可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准确的最好验证。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文段一: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回答1——5题。(13分)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