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丙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9480字。
2021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从宽化步入深化阶段,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就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针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问题,应重点解决与协调好涉及劳动就业领域的“三个主要矛盾”。
首先,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就业的短期与长期冲击,重点是解决好其对就业的长期影响。关于就业,以往技术进步形成的逻辑是:虽然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短期内不可避免带来技术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但长期影响一般是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人工智能技术则未必,其在不同领域产生的技术进步影响有显著差异。在高端研发等少数前沿创新领域,仍然延续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偏好。在通用生产领域却往往是任务导向型的就业选择偏好。这导致在高技能与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中出现明显极化趋势: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显著提升;加剧了通用生产领域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去技能化趋势,更有甚者,人工智能会完全替代部分劳动。应对人工智能就业冲击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其长期均衡方面,尤其是解决规模化劳动者无工作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
其次,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的影响,重点解决好中等收入群体就业与收入下降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新的极化现象:标准化、程序化程度较低的高收入和低收入职业,其就业占比都在持续增加;而标准化、程序化程度较高的中等收入职业,其就业占比反而趋于下降。这是一种与以往技术进步显著不同的就业收入效应,使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着比低收入群体更尴尬的就业处境。对这种情况,如果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仍停留在过去对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群体的关注上,不能及时对中等收入群体给予有效重视,会极易形成人工智能条件下新的低收入群体及分配不均,即中等收入群体因技术进步呈现出收入停滞甚至下降的特征。
最后,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引起的生产与劳动过程重组,重点解决与化解劳资关系中出现的新依附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将高端技术领域的智能成果以类似于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形式与生产生活广泛结合,使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技术创新和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并将促进全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虽因链条拉长而在形式上表现出日益淡化的趋势,但在实质上,算法技术或计算能力仍不断实现着对劳动的挤压,并在挤压效应中加深劳动对资本与技术的依附。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素关系格局将逐渐由“人与人”竞争转为“人与人”“人与机器”竞争并存的局面。因此,未来针对劳资关系的治理,无疑应从以往“孰强孰弱”的工业化技术逻辑中走出来,集人类劳动创造凝结形成的一切要素合力,科学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社会劳动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编自罗润东、韩巧霞《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及其对就业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就业产生的长期影响是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
B.人工智能在通用生产领域低技能劳动力的去技能化趋势下会完全替代部分劳动。
C.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标准化、程序化程度较高的中等收入职业群体就业率下降。
D.人工智能技术使人类生存空间整体智能化水平提升,促进了再生产方式的转变。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直接提出通过解决与协调好涉及劳动就业领域的“三个主要矛盾”来解决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对涉及劳动就业领域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分析论述。
C.文章以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新的极化现象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对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的影响。
D.文章结尾运用道理论证,阐明未来劳资关系的治理应科学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劳动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就业的影响进入到深化阶段,对各行业就业模式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B.要解决好人工智能对就业的长期影响,应密切关注它对就业的长期冲击,尤其应解决规模化劳动者无工作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
C.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及时对中等收入群体给予有效重视方面,以利于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条件下新的低收入群体的产生及分配不均等问题。
D.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虽在形式上日益淡化,但因在对劳动的挤压中加深了劳动对资本与技术的依附,劳动力市场的要素关系格局将发生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的教师惩戒权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