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6100字。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宇宙的边疆》优秀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当代科普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宇宙的全景。学习时,要关注其中介绍的宇宙知识,还要梳理讲述的顺序,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的。注意,要注意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素养目标】
1.了解卡尔萨根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把握文中介绍的宇宙知识,梳理逻辑顺序。
3.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4.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梳理知识和逻辑框架,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爆,带来了一场势头猛进的科幻热潮。立在地球之上,仰望星空,我们无不充满着对那浩瀚宇宙的憧憬和向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宇宙的边疆》。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著有大量的科普书籍,其中《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每日新闻》曾这样评论他:“他有三只眼。一只眼睛探索太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
2.相关背景
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了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的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晕眩(xuàn) 踝节(huái) 脚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