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治学要“自得”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李秀荣
摘要: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需要不断地“自得”。人自求就能自得,自弃就将自失,学习自觉主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变为己有。“自得”性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若要收到成效,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自得”性学习应是对前人成果的发展、创造和升华。
培养学生的“自得”能力相当于“授人以渔”和给学生以“点金术”。培养学生的“自得”能力的途径有:一、课前预习要引导学生求疑、质疑。二、课堂教学要精讲巧练,启发学生释疑。三、课后练习使学生无疑而“自得”。四、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得”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关键词:教师自得 自觉求索 科学方法
学生自得 善疑好问 学会 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
“自得”之道,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学生,都需要领悟。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 教师要善于“自得”
当今,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若想不被时代大潮所淘汰,人们终生都不能放弃“自得”性学习。尤其作为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更需要不断地“自得”。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轲在《离娄》中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就是说,君子获得深奥学问的途径,是自觉地求索获得的。他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有益于得也。”这就是说,人自求就能自得,自弃就将自失,学习自觉主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运用起来,也能举一反三。总之,必须钻研“自得”之道。
所谓“自得”性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要在知识的王国里,自觉主动、自强不息地求索、探寻,进而领悟、获得知识的真谛。自得性学习,决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也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
“自得”,就要年深日久地勤学苦读,就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在治学之路上,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又要扩大知识面。
从深度来说,从事各种专业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专业主攻目标,并对自己的本业精益求精,从而练得一技之长。比如著名作家孙犁在15年中,反复读《聊斋志异》无数遍,苦心揣摩,真正做到了“自得”,所以才写出了那么清秀隽永的散文。
从广度来说,如果一个人知识单一,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为宇宙中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而且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个人,如果知识狭窄,不仅在学问上会捉襟见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