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3/9 16:28: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4 总计:2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920字。

  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全国卷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 “ 长寿密码 ” 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 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 “ 中国的 ”—— 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 “ 中和 ” 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 “ 中 ”,二是 “ 和 ”,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 多元一体 ” 的 “ 一体 ” 为 “ 中 ”,“ 多元 ” 为 “ 和 ”,“ 一体 ” 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 一体 ” 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中和 ” 之 “ 中 ” 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 “ 和 ” 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 5000 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然大有可为。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对数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
  C.中华文明 5000 年不曾断裂,原因就在于其有 “ 中和 ” 思想这一核心文化基因。
  D.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牢靠基石,中国考古事业必将能够以史育人、光大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引述习近平的话,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指明了必须重视考古学的原因。
  C.文章论证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观点时,举了有关良渚古国等领域的例子。
  D.文章在论述中使用 “ 无不 ”“ 定然 ” 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观点的正确性的确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古学在揭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可替代。
  B.建设 “ 中国的 ” 考古学,就是使之具有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等特点。
  C.努力发展考古事业,旨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 中和 ” 思想促进了国民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 6 题。
  材料一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表示我国以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新兴产业方向不动摇。与此同时,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从二季度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月回暖。今年 1-9 月,欧洲 10 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大超预期。中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形成共振,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站在新一轮爆发的节点上。
  目前来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是有一定优势的。中国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