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30字。
语文教学之五“感”
南康市第六中学 赖积华
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Emai:nksljh@126.com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文创新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具备以下“五感”:教材有亲切感、教学过程有立体感、师生关系有平等感、教学设计有艺术感、教学手段有形象感。
关键词:现代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亲切感 立体感 平等感 艺术感 形象感
目前,学生对上语文课不够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较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状,主要的在于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讲授的技巧上。以往的讲读课,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现在虽有所改进,但仍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教学上形式的东西多,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有帮助的东西少;学生已懂得的讲得多,需要帮助理解的讲得少;写什么讲得多,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讲得少;就课文本身讲得多,相关课文联系讲得少;讲授中教师灌输的时候多,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少,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现代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教育者观念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学中塑学生的完美人格。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这一阵地,让它产生最大效益。
为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具备“五感”。
教材有亲切感。要上好一堂课,必须熟悉教材,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必须达到犹如对亲朋熟悉的程度,产生一种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摆脱教参的束缚。国家教育部门,为提高教师素质,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备课提供方便,编写了十分具体明确的教学参考书,这本是件大好事,然而,不少教师却未能体会教学参考书的“教参”的本意,对教材缺乏钻研,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教师的个性何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何在?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去发掘教材的价值,才能在教学中尽情发挥;出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