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7330字。
2006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 (6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火侯 忌讳(huì) 争相斗妍(yán) B.树阴 充塞(sāi) 舍生取义
C.荐头 村氓(méng) 荼(tú)毒生灵 D.风骚 扪(mén)心自问 默守成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的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栩栩如生。
B.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令人大失所望。
C.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D.李宇春在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生”决赛中一举夺魁,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捕蛇者说》的“说”、《墨池记》的“记”、《出师表》的“表”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鲁迅评价东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肯定了它的史学价值,又肯定了它的文学价值。
C.《儒林外史》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窗》是小小说,作者是澳大利亚的泰格特;《孔乙已》是短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我国文学家鲁迅。
D.《君子于役》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望岳》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写的一首元曲。
二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墨池记》)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C、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D、辍耕之垄上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中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为( 是 )佣耕 云归( 聚拢 )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B. 度(考虑、估计)不中不发 将军身被坚执锐( 锐利 )(《陈涉世家》)
C.先帝不以臣卑鄙(身分低微,出身鄙野) 神弗福(保佑)也(《曹刿论战》)
D.文者气之所形(表现) 盖亦以精力自致(达到)者 (《墨池记》)
四 (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l2一15题。(10分)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困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