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篇习作,约6740字。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精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分析】刚开始看到这个话题,可能觉得较难写。细分析题面,“破绽”自出,首先从所给材料看,应该抓住“‘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这句话。“曲径”、“回转”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等。“幽”意味着成功、幸福、或者坚强、丰富多彩。这样的题材我们经常写,只要能紧扣话题“曲径通幽”来写就行了,切记不可用其它词语来代替话题。 其次,抓住“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于是“为什么”的问题自然就会提出来。“也许就在”“可能源于”就是我们写作分析的重点。第三,行文中要特别强调“幽”“美”与“曲径”的关系,就象关系型话题一样,不能偏向一边,或只写“幽”“美”,或只写“曲径”。
【问题分析】
1、 审题不认真。曲径通幽用其他来代替,作文走题。如《美源于回转之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深藏不露的美》。曲径用曲折、曲线来代替,如《在曲折中前进》《两心之间曲线最短》。或者只写曲径不写“幽”如《在曲中寻找美》《善取曲中真谛》《曲径之美》等。这类作文都在36分以下,大家要继续注意加强审题方面的训练。不要以为这次审题认真,下次就不会出现问题,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确话题,把话题体现在文段中,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写完一段后,检查段落中有没有出现话题,如果没有一定要及时补上去。
2、 结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对于话题缺乏深入思考就匆忙下笔,导致写完一段后就难以为继。先写自然的曲径通幽、想到学习就不考虑过渡直接写学习上也要曲径通幽,没什么好写了,就把自然、摄影等又重复了一遍。这样的作文缺乏条理,很混乱。更多的同学有一定的进步。这方面仍然强调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何意义)。曲径通幽在生活中指的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自然美、人文美),如何认识它(是生活的必经之路、延长生命的长度)。
3、在论述过程中主次不分。(例文2)用其它词语来解释话题、代替话题,轻则中心不突出,重则偏题、走题。在论述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话题当作主体。
4、针对这一话题,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还有很多,不管怎样,都需要在写作时加强认知的哲理思辩性和主观情感性。
例1、曲径创和谐
曲径以它独特的美丽,不仅通向幽美风景的地方,更是通向美丽的人生和和谐的社会。(提出主旨)曲径通幽,因为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往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因为弯弯曲曲的小溪使更多的万物得到它的滋润;因为弯弯曲曲的山脉使得森林有更大的覆盖面积。(进一步阐述)
物已如此,人更知情。(过渡到人类社会)
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先辈将它诠释得淋漓尽致。含蓄,它犹如曲径一般,不直接表达,而是间接的,最终达到美丽的艺术效果,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唐诗、宋词把含蓄演绎到了艺术的颠峰,不直接描写,却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含蓄不仅是一种艺术美,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人们处理问题时的艺术。例如,批评人时应当含蓄,而不能直接,否则,被批评的人也许无法接受而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甚至与目的相反,而含蓄则使人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批评的目的。含蓄美,便是一种曲径通幽。
(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本意是解释曲径通幽在生活中表现为含蓄美,但是在阐述时,反客为主,把含蓄当作主体,曲径通幽反而成了陪衬。)
平和这一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常用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曲径通幽。平和,它看似消极处事,懦弱无能,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执着和喜剧美,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用曲径走出幽的悲剧美。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通向成功,不仅仅有笔直宽阔的大道,也有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生的坎坷是他的曲径,平和让苏轼一直欣赏着曲径的幽美,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波澜美,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快乐美。曲径通幽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文豪。
曲径通幽启示我们对待生活中的磨难、挫折要有平和的态度。熟语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给你安排的曲径中,如果你能抱一种平和的态度,你会发现曲径之中蕴藏着许多幽美,这是未经磨难的人不能领略的。
曲径通幽同样也表现在国家间处理国际问题上。对处理伊朗核问题上,军事打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谈判才是曲径。只有这样才能和平解决核问题,才能“通幽”。同样,在中国的贸易争端,也应该走曲径。
曲径通幽,生活的和谐需要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