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5张。附带教案。窦娥冤(节选)
浙江省青田中学 郑茹
课时安排: 2个
第一课时
目标:1、了解元代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文本,并梳理结构层次;
3、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重点: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难点: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
教学活动安排: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元末名初戏剧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进入文本
1、 自读感知(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 关于作者
(2) 元杂剧相关知识
(3) 基础字词过关
① 字音 ②字形比较 ③字义补注
2、 文本研读探究
(1)(请学生快速浏览选文)师问:节选部分共有几支曲牌?它们都属于什么宫调?
明确: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请学生在自由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10个牌和故事情节,将文本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共分为三个层次。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分析第一层。学生齐读第一层两曲子。
①[端正好]一曲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板书:怨)
②指名学生朗读[滚绣球]一曲,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每小组选一题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一:[滚绣球]中,哪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明确:“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问题二:引用“盗跖、颜渊”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问题三:[滚绣球]中哪一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严重不公?
明确:“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问题四:请学生概括[滚绣球]一曲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但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