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学习指导与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一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4 14: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勾践灭吴》学习指导与训练<br>
  <br>
【课文背景知识】<br>
  1.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写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中有哪两个成语典故?对联中的“苦心人”指的是谁?请结合课文记述和有关史实,说说勾践是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的。<br>
  2.这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在客观史实中寄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这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之一。请问本文为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究竟有哪些?<br>
  3.从课题看,灭吴似乎应是着墨的重点。但是课文中只有后两段进行叙写,而且正面灭吴的只有最后一点。那么作者的大量笔墨,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写?他写这样一篇历史散文的目的是不是仅仅为了客观地记录下勾践灭吴这个事实?<br>
  <br>
【重点难点讲解】<br>
  <br>
  重点难点<br>
  1.了解有关《国语》的文学常识及《国语》主要内容;了解《国语》的风格特点。<br>
  2.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积累课文中常见虚词及文言句式,并注意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br>
  3.对于勾践处于逆境之中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一历史事件,要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在学习进步的人文精神的同时,要力争个性的掌握历史文化。<br>
  4.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艺术。<br>
  <br>
  训练突破<br>
  1.了解有关《国语》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以及风格特点<br>
  训练1  《国语》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br>
  点拨1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全书二十一篇,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br>
  《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是指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即语言。因为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事件时,常常重视突出历史人物的许多精辟见解,所以称作《国语》。<br>
  《国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史,它采用分国记言。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