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70字。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问题设计与解答
——高考古典诗歌的应试技巧
广东省和平县四联中学 陈明朗 手机:13829316126
从2002年开始,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由原来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这样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但由于诗歌鉴赏的问题设计多种多样,考查内容涉及形象、语言、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这些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有必要研究古典诗歌的问题设计以及解答的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应对。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认为诗歌鉴赏题主要有七种提问方式。本文重点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从七个方面对诗歌鉴赏题的问题设计及答题要领谈一点管窥之见,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1、 分析意境型。这种题型有以下一些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掌握有关意境的内容。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这类题型的答题要领是:(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高考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给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个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分析形象型。这种题型有以下一些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或: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掌握有关形象的内容。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形象的塑造。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也可以指某个特定的人物形象。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作者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隐者李凝的形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与物象的结合。意象是诗歌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
解答这类题型的答题要领是:(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广西卷试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