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30字。
第2课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本课话题——选择
一、从课本中积累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人生面对无数选择,懂得取舍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巧妙运用于生活中,这是一种大智慧。好多事情意义是否重大,往往在于选择取舍的一念之间。既然奔波劳累会让我们感到有心无力,那么不如试着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身边的绿色,把美丽的时光放在灿烂的日子里。
二、从生活中积累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选择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务”: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选择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选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每当祖国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选择义无反顾地为国效力,毫不顾忌自己的一切,她是一个大写的人。
三、从名言中积累
1.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歌德
2.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莫尔
3.许多的痛苦是你自己选择的。——纪伯伦
4.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胆小如鼠贪得无厌之徒选择前者;见义勇为慷慨无私之士选择后者。——高尔基
5.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列夫•托尔斯泰
一、作者简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经济学家。29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
作品:《经济学原理》(1998年出版)、《宏观经济学》(1992年出版)等。
二、背景回放
众所周知,经济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的停滞膨胀,使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在各家纷争中,曼昆一帜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曼昆在199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已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本文就选自其第二版的《经济学基础》一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乍一看(zhà) (2)洛杉矶(jī) (3)权衡(hénɡ)
(4)谚语(yàn) (5)拯救(zhěnɡ) (6)耗费(hà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