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70字。
十 《木兰诗》学案
向 阳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 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 通过学习,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二、学习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1、《木兰诗》成功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在学习本诗歌时,应该以诵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品味精美语言,把握文章的情节,分析木兰形象。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写法,对写作无疑是很好的借鉴。同时也可以训练自主探究能力。
3、 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本文在语言、修辞、详略等方面颇有特色,可以围绕这几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最后落实于写作的实践运用。
四、学习步骤:
(一)关于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
(二)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下列词语
军帖 机杼 辔头 戎机 鞍鞯 金柝 策勋 可汗 扶将 著裳
扑逆迷离 帖花黄
(三)朗读指导:
① 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 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 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 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甚至如“快板”,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