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6100字。
2005年湘潭市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伶俜(pīng) 颤抖(chàn) 租赁(lìn) 殒身不恤(yŭn)
B、垝垣 (guĭ) 愆期(qīan) 桀骜ào) 长歌当哭(dāng)
C、修葺 (qì) 编纂(zuăn) 庐冢(zhŏng) 万姓胪欢(lú)
D、颓废(tuí) 转徙(xĭ) 蹊跷(qī) 抶而仆之(ch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窈窕 落寞 俯拾即是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干躁 踌躇 直截了当 满招损,谦受益
C、哽咽 瑰怪 嘎然而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D、踟蹰 喋血 梅妻鹤子 安能摧眉折腰似权贵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将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
于我的苦痛。
2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 的泪。
3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深味 感动 虽然/但 B、体味 感激 即使/可
C、体味 感动 即使/可 D、深味 感激 虽然/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6月14日,两名印尼海盗疑犯在兰克威岛海域被马来西亚警察逮捕,他们
嫌与抢劫一艘马来西亚油轮案有关。
B、目前,就21世纪科技的发展而言,海洋是本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
域之一,海洋科技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指标。
C、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12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施行近半
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有望被废止。
D、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探索,不仅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和发展,而且对于中国的
崛起,都可能提供什得重视的宝贵经验。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说,联合国“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但秘书长的
改革报告,以任何标准判断,既不对症,也不是众所期望的灵丹妙药。
B、 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我怀疑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但又觉得那只是一片
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C、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
隙,或如悬崖却步。
D、某市教育局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关于“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议
论纷纷,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6、 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
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
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
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 。由此可见,世上
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
1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2永不衰竭的事物是没有的,永不凋谢的鲜花也是没有的。
3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4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13 B、24 C、14 D、23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第7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虽名为“登高”,但是先写江边所见,次写景观所感,后两联表现了诗人不懈
追求、奋力攀登的精神。
B、 本诗前二联紧扣题目写登高所见,让秋风落叶、水天猿鸟共组画面,而且动静配合,
声色相生,十分生动。
C、 本诗后二联抒情强烈,既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又在贫病和潦全处落墨,写出了面
对国难家愁而无限沉郁悲凉的心境。
本诗八句皆对仗,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