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00字。本试卷为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和第一专题测试.题目新颖,覆盖面大.由高考语文研究专家曹树老师
命题: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曹树
第一卷(42分)
一课本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 玲珑(1óng) 双颊( jiá ) 飞流急湍(tuān)
B.哺育(bǔ) 大堤( dī ) 秭归( zǐ ) 刎颈之交(wěn)
C 氛围(fēn) 萦回(yíng) 烙印( lào ) 广阔无垠(yín)
D.盎然(àng) 湖泊(bō) 对峙( zhì ) 层峦叠嶂(zh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蹒跚 阑珊 震耳欲聋 丘壑雷鸣
B.偏僻 辟邪 震聋发聩 云蒸霞蔚
C 滴沥 浙沥 浩浩荡荡 雷霆万钧
D.爱抚 扶养 扶老携幼 俊秀婀娜
3.下面四组词语依次填入给定语段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 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 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A.捕捉 想像 领略 感触 体会 B.体会 捕捉 想像 感触 领略
C.想像 领略 捕捉 体会 感触 D.领略 感触 想像 体会 捕捉
4.下面四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的一句是
A、又有一次,读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B、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嗬!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C、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有草树茂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
B.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神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
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动的确使人振奋。
C.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不胫而走,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D.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偏紧。
C.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锁。
D.籍吏民,封府库 封:封闭。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视:看。
D.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视:看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王曰:“沛公安在?”
B.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不然,籍何以至此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D.闻道者,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自以为得之矣
9.选出“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吾其还也。
10.下列与“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11.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出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其)长于臣。”
D.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
C.籍吏民,封(于)府库。
D.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3.下列四句与“邻之厚,君之薄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1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二是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