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70字。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遭受冷遇的原因及对策
温州二十一中学 王云英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新课程实施的三年里,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和开展却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综合性学习 实施情况 原因分析 对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它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形式上,它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交际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记得在2003年夏天参加首期新课程培训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一句话。虽然那时候大部分与会老师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大家心中无不充满期待,期待这种崭新的课型,给古老传统的语文学习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语文课堂沉闷的气氛,改善语文老师日渐窘迫尴尬的处境。可以说,那时候参加首轮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老师,无不对综合性学习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投入全身心的精力。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初一新生对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也充满了好奇和喜爱。综合性学习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再加上网络、多媒体的催化作用,曾有一段时间,语文综合性活动搞得热火朝天,而且也小有成就,产生了许多颇有水平的活动成果。本人任教的两个班,活动成果也颇为喜人。在《探索月球奥秘》单元中,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创作的科幻小说想象奇特,引人入胜,被收入学校的《教学通讯》中,学生看着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喜不自胜。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将古兵器展示制成flash课件,颇有专业水准。学生的活动能力、探索精神确实给人带来了许多惊喜,不能小觑。
新课程在我市全面实施的三年时间,“新”劲消减后,如今的综合性学习开展得如何呢?它依然是那颗闪亮璨璀的明星吗?情况不容乐观,据本人初步了解,我市很多学校的初二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次数远远不如初三的学生,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搜索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也不懂,更别说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了。更令人吃惊的是,有很多的初一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竟然不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何物。可以这样说,对综合性学习,第一年是全面展开、全员参与;第二年是偶尔为之;第三年就有点偃旗息鼓的迹象了。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语文教学的附属品,可有可无,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放。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一位实验学校的老师也坦言,如果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开展,实在是力不从心,最多也就一个学期做两三次吧。,
为何语文综合性学习会遭到冷遇,变成可有可无的点缀,原因是复杂的,作为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