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从知识分类看作文教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王业茂 彭玉华 200062
摘要: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启示我们: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作文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过积累获得实质性知识,通过模仿获得形式性知识,通过转化建立图式;通过训练使知识技能自动化,并教给学生必要的认知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作文教学的重要自不待言,作文难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或许能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
传统的知识观是将知识、技能、能力严格区分的。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成果,技能是自动化水平的智力或肢体活动方式,能力对学生而言是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所必需的心理特性。
广义的知识观认为人类关于客观现实的认识成果不仅包括是什么、为什么等事实和原理的知识,也包括怎么想、怎么做的理解、策略和行动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累积递进的关系。因而,广义的知识分类将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所谓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即人们并不是以输入信息的原有形式获得知识,而是要转化成某种意义或有意义的联系。命题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图式指人们对具有诸多侧面、诸多属性知识的加工和贮存方式,是对同类事物的命题或知觉的共性的编码方式。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合适的,但对于表征一些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图式更合适。
所谓程序性知识是是关于怎么想、怎么做的知识,也即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借助身体实现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在脑内完成的,我国邵瑞珍和皮连生等心理学学者主张: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表现在对外处理事物中;认知策略指调节控制自己认识活动的能力,表现在对内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一些程序性的知识的获得需要以某些特定的陈述性知识为条件,同样已有的程序性的知识的使用也将使我们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
二、 作文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按上文分析,作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陈述性实质知识,主要指作为具体写作基础的知识或素材:包括事实、数据、形象、观点、观念等,可以进一步分为与人生经历有关的知识或常识和与具体题目有关的专门性的知识。第二类是陈述性形式知识,包括能够识别不同形式结构、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和句型种类结构等。程序性知识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程序性实质知识,它使你能够回忆、组织安排或推断那些实质内容,包括进行分类、归纳、评估等方法或具体手段。第二类是程序性形式知识,指产生具体不同形式的实际能力,或者说是将理论变为实践的能力。
三、 作文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