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全科试题(9科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8/15 18:02: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2.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1.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3.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4.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201808020375.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8020376.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7.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8.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79.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020380.doc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
  人生观,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都非常重视对“道”的 思考和实践。很少有士大夫把文学事业当成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甚至有“士当以器识为先, 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的说法。几乎所有文学家都既是文学的创作者,政治的参与者,又 是“道”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和实践 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必须相互渗透,甚至融为一体。每个文人的身份 或其创作可以有所侧重,但“道”不能离“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不能离 “道”,否则就于世道人心无补甚至有害。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与西方文学侧重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相比,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古
  代文学理论历来强调“文以明道”,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所谓“文以明道”,就是指 文学不仅要有文采、情韵之美,还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的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 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如此,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 识有关,而后者又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环境所决定的。
  西方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政治权力为诸侯、贵族所垄断,知识分子很少能够染指, 因此他们大多从事宗教、文学、艺术、技术、商业活动,于是西方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 系就不是特别密切。中国则自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形成, 贵族阶层日渐式微,最高统治者需要有一大批出身平民阶层而又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协 助管理庞大的国家,于是旨在培养、选拔、任用这些人才的一系列教育、选举、职官制度应 运而生并日臻完善,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逐步形成。他们中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 学艺术家,都特别关注社会现实。从高处说,他们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 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政治便成为他们的整个生活——包括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中起支 配作用的因素。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因此现实主义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 当然,这一文学传统有得有失,相对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对人性、个人自由、爱情、自然、 幻想世界等的探索和描写就不够细致、深入。
  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倾心于对“道”(包括人生之道、人伦之 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政治统治占绝对中心地位的中国古代 社会,宗教的作用相当有限,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职责,主要靠士大夫群体来承担; 另一方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几乎拥有绝对权力,士大夫群体只能通过对“道” 的思考和实践,构建高于“政统”的“道统”,对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予以一定的制约。此 外,士大夫群体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身份和责任的阶层,也必须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还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孔子最早
  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可以看成是“文以明道”说的源头。《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认为“先王以是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和文章的社会功能。及至中 唐时期,柳宗元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文以明道”的概念。
  (选自廖可斌《“文以明道”的两种语境》,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以明道”指文学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它是中国文 学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
  B. 自秦汉以后,中国形成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冶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为这一政 治体制服务的士大夫阶层。
  C. 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关心社会现实,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 而不想当纯粹的文学艺术家。
  D. “道”既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制约君主绝对权力的有效工具, 也是构建自身精神世界的途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自然段揭示中国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以明道”,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原
  因。
  B. 第二、三自然段联系社会历史,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原因。 C. 第四自然段收束全文,再次强凋在中国古代文学被赋予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举例佐证。 D. 文章先分后总,结构严谨,在与西方文学对比中凸显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特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