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8科1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pdf
  • 资源大小: 37.9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7/31 21:01: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听力.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PDF版)+听力.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doc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
│化学答案.doc
│高二化学.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
│地理答案.doc
│高二地理.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历史答案.doc
│高二历史.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
│生物答案.doc
│高二生物.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pdf版)
│数学(理)答案.doc
│高二理数.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pdf版)
│数学(文)答案.doc
│高二文数.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
│物理答案.doc
│高二物理.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语文答案.doc
│高二语文.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pdf版)
政治答案.doc
高二政治.pdf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07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区县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谈论生态文明,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明?从广义来说,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包括在文明中。因而,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但从狭义来说,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即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政治道德两个方面。
  ②谈论文明问题,必然要厘清文明的划分和发展走向等问题。从理论逻辑看,文明
  以划分为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五个文明。这样,生态文明似乎是五个文明中的一种、一个部分、一个维度。诚然,这种划分法已经给予生态文明以重要地位,相对于“三分法”(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但从历史逻辑看,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还应该再提高——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人类文明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样,生态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种新类型、一种新形态。
  ③在原始文明时期(远古时代),神话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神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恐惧敬畏,崇尚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自然文化,即混沌的原始文化。在农业文明时期(古代社会),有机论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人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依附顺从,崇尚人与自然自觉亲和的人文文化,即经验的农业文化。在工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社会),征服论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物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利用,崇尚人与自然分裂对立的科技文化,即理性的工业文化。工业文明实质上就是科技文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逐漸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紛纷探讨生态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寻找解决途径;进而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的——既有社会制度、科技应用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观念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其深层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以及背后的征服论自然观。就是说,生态危机作为生态系统的失衡状态,是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引起的,而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又是征服论自然观导致的;或者可以说,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模式或科技文明模式的危机,是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它意味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⑤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为人对自然的支配、控制、改造、利用应该有一个限度,我们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自然的伙伴、朋友。人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才能走向生态文明
  (摘编自王风才《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三分法”划分人类文明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包括在广义的文明之中。
  B.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划分文明的办法,不如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划分文明的办法更为先进。
  C生态文明为人重视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密切关系。
  D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深层原因是征服论自然观而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论及文明类别划分及文明发展走向等内容,为后文论述如何走向生态文明奠定了立论基础。
  B.第③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按照文明的发展顺序,具体阐述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特点。
  C.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来警示人类,人只有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与自然的和解,才能走向生态文明。
  D.全文论述严谨,逐层推进,有理论高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具体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由神化到人化再到物化,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征服论自然观占支配地位,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由自觉亲和走向分裂对立,引起生态危机。
  C.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的危机,只要解决文化危机,人类就能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D.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喜壶
  钟祥荣
  “酒壶一端,好事串串,酒壶一开,全家团团,美酒一倒,好运到到,美酒一饮,新人亲亲……”吉祥话一说开,参加婚宴的宾客喜笑颜开,遂开怀畅饮。
  这是始兴小城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个婚宴传统,就是由本家族选出一位儿孙满堂、高寿健康的老人家,为结婚的新人倒出第一杯酒,说上几句吉祥话,祝福断人早生贵子、幸福美满。
  用来装第一壶酒的锡壶,一定要由娘家人购置,选个黄道吉日送至婆家,人们尊称为“喜壶”。喜壶出自始兴上围街沈家,沈家祖上从江西南康迁来,历经五代专以做锡壶为生,始兴人私下询问男女青年谈婚论嫁进展情况,忍总要调侃式来一句:你们俩也该尿到一壶去了吧,还不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