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全科试题(9科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7/31 18:5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 考试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理数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数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9月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考试
  语文学科
  命题人:吴伟     审题人:潘嫱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何谓
  郭英德
  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文体,“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相当模糊。
  首先,以韵律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韵文”相对称。古人曾经在“韵”“散”区别的意义上,界说“诗”与“文”两种文体,有时称为“韵语”和“散语”;有时称为“诗律”与“散文”;有时则分辨押韵与不押韵,将不押韵的文本称为“散文”。但是,在中国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否有韵律,并不足以区分“诗”与“文”,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即散文。
  其次,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骈文”相对称,排比俪偶为“骈文”,散行直言为“散文”。“散文”与“骈文”相对称的文体意义,到南宋时开始逐渐确立,并大量使用。如吕祖谦认为:“散文以深纯温厚为本,四六须下语浑全,不可尚新奇华巧而失大体。”他说的“四六”即指骈文。但是,奇偶相生、骈散相杂,原本就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因此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骈文容有散行之气,散文也不乏骈偶之语。周必大早就认识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所以今人也常常以“散文”统称散体文与骈体文,甚至统称赋,并从学理上探求其相通相融,认为古典散文的研究应该包括骈文和赋在内。
  第三,以典籍目录作为分类标准,“散文”隶属集部典籍,经籍、史籍、子籍之文不属于“散文”。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基本上采取了这一选文标准。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或称“古文”)。经籍如《尚书》《春秋左氏传》,后人称为“史传散文”;《论语》《孟子》,后人称为“诸子散文”;即便《礼记》中的诸多篇章,也进入后人的“散文”视野。所以刘熙载说:“《六经》,文之范围也。”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早就形成一个以经部为源头与规范,史部、子部分流殊派,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散文历时久远,歧义纷呈,旁枝杂出,的确难以“正名”。“散文何谓”,这恐怕已经是,并且永远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也不必准确回答的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散文的体制、语体、体式无论多么纷繁,多么变动,就其内涵而言,应该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借用萧统《文选序》的概括,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我觉得,这一概括,虽然模糊,却也实用,不仅可以指称古代的散文,也可以指称现当代的散文。至于“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因时不同,因体不同,甚至因人不同。“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是文体的特质,其实也是“文学”的特质。
  因此,从汉语文章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散文”不能仅限于那些抒情写景的所谓“文学散文”,“而是要将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统统包罗在内,不仅如此,而且连那骈文辞赋也都包括在内”(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序言》)。这种广义的“散文”观念,超越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散文”的内涵与外延的纷繁歧异的辨析,更为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面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曾经将“散文”与“韵文”相对称,在“韵”和“散”的区别意义上界定“诗”与“文”两种不同文体。
  B. “诗”与“文”在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清晰的,但现在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是散文。
  C. 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古人将“散文”与“骈文”相对称,散行直言的称为“散文”,排比俪偶的称为“骈文”。
  D. 奇偶相生、骈散相杂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两者互相兼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今人常常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散文”,甚至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赋,并探究他们相通相融之处,认为古典散文研究应包括骈赋。
  B. 萧统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观点概括出了散文的内涵,这不仅可以指古代散文,也可以指现当代散文。
  C. “散文何谓”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历史久远,歧义纷繁,旁枝杂出,难以“正名”。
  D. 中国古代散文就其内涵来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无论体制、语体、体式如何纷繁变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籍《尚书》《春秋左氏传》以及《礼记》中的诸多篇章被后人纳入“散文”,说明古代典籍文献中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
  B. 萧统编纂的《文选》基本以典籍目录作为文体分类的标准,将“散文”归属集部典籍,经史子籍不属于“散文”,这成为后人选文的重要依据。
  C.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是文体的特质,因而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的、开放的、包容的,它因时、因体、因人而不同。
  D. 广义的“散文”不能仅限于抒情写景的散文,也应包括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甚至连骈文辞赋都包括在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