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5850字。
2006年高一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6-3-9)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其中第一卷的选择题按题号全部做在表格中
第一卷(45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噫吁嚱(xū)蚕丛(cán)鱼凫(fú) B、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
C、扪参(mén)抚膺(yīng)雄雌(cí) D、崔嵬(guǐ)吮血(shǔn)咨嗟(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清泉 秋瞑 淮河 望帝春心 B、渔舟 遥望 潮湿 蓝田日暖
C、楼兰 寂寞 矮城 杜鹃啼血 D、艰难 莲藕 盘旋 芳草萋萋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危险) 难于上青天(比) B、横绝峨眉巅(度) 冲波逆折之回川(迂回)
C、青泥何盘盘(多么)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是) D、去天不盈尺(离开)愁空山(使……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花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
D、他除了安分守己之外,别无长物。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称赏的诗人是多才多艺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
B. 盛唐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他的《从军行》组诗原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C. 白居易,字乐天,世称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 柳永,世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垄断词坛的局面,《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代表作。
6、以下句子各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流可籍,依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远在异国他乡的人,就像没有水流可以凭借的浮萍。 B、“人生如梦”——终是虚幻一场。
C、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 D、如絮的人生,在春天翻飞飘落。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未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唐人精神文化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包并容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