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6 20:42: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今生今世的证据
顾康麟

教学内容:《今生今世的证据》(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恒久的烙印”板块,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独特的立意
过程与方法:揣摩作品形象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作品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独特的立意,通过文本理解文本,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提问:在前面所学习的《前方》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离家——归家——离家”的过程,请问,人为什么要离家了又归家,归家了又离家?
(人离家或是外界诱惑或者生计所迫,但是离家后因为追寻心灵的归宿,又回归故里;但是回家后发现,“他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中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今生今世的证据》说的和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相似点。
(板书: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是一位新疆作家,从小居住在通古特大沙漠边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从他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浓郁的西北风光。

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中的几个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
烟垢  骨骸  打夯

二,课文的讲解
提问:用两分钟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
作者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也“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作者那时候为什么还不懂得、不知道那样做?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第1自然段作者带着一种失去才知道去珍惜的伤感,打开了反思之门,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那就是悔恨。

提问: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他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去告别,那他有没有告别呢?(没有)那就是说作者假设了自己是告别的,所以可以发现作者是用的一种近乎央求的口吻,真诚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懊恼/悔恨/后悔等等)作者假设了自己向哪些东西告别?从文章中找找看。(草、土墙、房子、门洞、窗口、烟道……)
(板书:草、土墙、房子、门洞……)

作者说自己的生活需要证明,证明一个东西需要的是证据,那像草、土墙、房子这些是不是证据呢?(板书:证据)

请大家朗读第4段。谈谈你对这一段的第一感受(问句多)
提问:这些问句是反问吗?还是设问?(都不是,是疑问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