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57首诗词合集
- 资源简介:
约5160字。
《经典咏流传》57首诗词合集,最热备考请收藏!
大型诗词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周六在央视播出年度盛典,由于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开播后好评如潮,收视率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评分也创下近年文化节目之最!
《经典咏流传》在春节、春运期间上线,在全国人民团聚的时间上线,无疑会释放一种信号,即经典的文化知识需要全民共享,在未来的教育中,经典的古诗词,励志的人物故事,都将成为未来学习、推广、考试的方向,对于2018年的考生来说,必须注意,只有注意,才能在高卡中独占鳌头。
特别是那些活跃于汉朝、唐朝、宋朝、清朝诗人的作品,都可能成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头戏,其中知名的人物作品,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作品,都可能成为考察的方向,因为,这些人的作品,都是符合现代精神的 推广、传颂。
从近年高考命题特点看,《经典咏流传》最可能从以下方向命题。
1、考查对联与场合的对应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对联类试题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对人们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考查不同年龄的特殊称谓
年龄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雅称谓。
3、考查诗歌中的对仗常识
对仗一般有:
①工对。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②宽对。词性相同,但类别不同的词语相对,便是宽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
③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叫借对。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寻常”来对数量词“几度”。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沧”对“蓝”。
④ 流水对,也叫串对。把一句话分成两句话来说,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看却是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这叫流水对。如杜甫《九日崔氏蓝田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此为因果关系。白居易《古原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为承接关系。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为转折关系。目前高考考查的多是工对,但是考生在备考时要有所拓展,做到有备无患。
4、判断文化(史)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识涵盖文化和文史常识,包括古代职官、教育科举、古代刑律、天文历法、地理山水、礼仪习俗、名号称谓、饮食起居、歌舞艺术、古代服饰等,考生要广泛涉猎。
5、挖掘诸子散文的政治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政治智慧、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自我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
今天,小笔为你整理了《经典咏流传》的所有诗词,请你一定好好收藏并认真记住哦~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 王俊凯 - 经典咏流传 第1期
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