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一、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1、体会散文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2、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能力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德育点: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
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挖掘“朴素美”的内涵。
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悄悄地来去,总希望死后有一座坟,甚至还要立一块碑,以求名垂于世,于是就有了众多的帝王陵寝,伟人墓冢。这些坟墓很多已经成了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相信大家肯定在一些书籍或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关于这些坟墓的图片或者资料,有的同学可能还亲自参观过一些墓地,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审视这些坟墓,我们总能获得许多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我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出示金字塔、拿破仑墓、莎士比亚墓等图片)再来看另外一个伟人的墓。(出示托尔斯泰墓的图片)
2、了解有关人物: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焦躁的心》以及诗集《银弦》和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他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