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1(11份)
- 资源简介: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咬文嚼字》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教用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离骚》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品质》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汉字王国中的“人”》导学案.doc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的演变》导学案.doc
《语言的演变》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文章中心,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
2.通过概括中心论点,研究论据论证等进一步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祖国文字的发展,能正确规范使用汉语,培养对母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吕叔湘,1904年生,江苏丹阳人,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原题为《古今言殊》。
2.给加点字注音。
朱熹 王褒 昳丽 窥镜 苜蓿 水泵 胰子 平仄
3.思考:说说文章可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合作探究】
1. 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加以证明的?
2. 请概括第二部分内容,看看分几层来写的。
第一层:语汇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 ,② ,③ ;
第二层: ①词义缩小,②词义转移,③词义扩大,④词义弱化
第三层:语汇变化的结果 ① ② ③
3.从哪几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变化?
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试举例分析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汉字王国中的“人”》
瑞典 林西莉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
2.概括作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 。
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林西莉: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两次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中国热、古琴热
2.背景介绍
“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的书”
本文选自《汉字王国》。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把学术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1989年,历时十五年完成的《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学习过程】
一、基础预习
发髻( ) 拓片( ) 主宰( ) 虔诚( ) 面模( )模范( ) 颧骨( ) 雏形( ) 蔓生( ) 瓜蔓( )桦树( ) 藁城( ) 嫉妒( ) 肚脐( ) 饥肠辘辘( ) 大腹便便( )
……
《老王》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通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3.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杨绛(1911— 2016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译作有《堂吉诃德》和《小癞子》等。作者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学术权威,其主要作品是《围城》。
2.背景资料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字词正音
伛( )身 攥( )着 惶( )恐 荒僻( ) 塌( )败
取缔( ) 骷髅( ) 滞( )笨 眼 翳( ) 愧怍( )
4.整体感知
作者以老王为题,回忆了和老王交往中的哪些生活片段?自读课文,尝试用几个词语简单概括下你所感知到的老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