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面人家》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5020字。
山那面人家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明丽的地方色彩。
2.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乡情乡俗,引发对湖湘文化、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叙乡俗、抒乡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着重把握小说语言中弥漫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与鲜明的地方色彩。
2.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结合时代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立波及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自己查阅的资料,比比看谁的资料更全面、精彩。
2.教师适时总结归纳补充。
(1)作家作品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圣手,1946年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
(2)时代背景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三、整体感知
通过充分的阅读整体感知: